发表时间:2025-09-22
周悦,女,2013年3月生,郧阳区白桑关镇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学生。2025年9月获2025年湖北省“新时代好少年”、2025年十堰市“新时代好少年”荣誉称号。
她用童声解码百万年人类演化的“郧县人”密码,以行动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使命,在历史传承与时代责任中书写着新时代好少年的答卷。她就是郧阳区白桑关镇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学生周悦,一位兼具文化底蕴与生态情怀的 “双料小使者”。
读档寻根 做百万年文明的 “追光者”
在省档案局、团省委、省少工委“红领巾读档人”活动中,周悦化身历史的 “小翻译官”,用档案讲述家乡的人类文明印记。她以《走进历史教科书的重大发现—“郧县人”头骨化石》为题讲解,将1989年“郧县人”1号头骨化石的破土而出、1990年2号头骨的现世,直至2022年3号头骨以“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”的姿态震惊学界的历程娓娓道来。她清晰阐释这些距今约100万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如何填补东亚直立人演化史的空白,如何成为 “人类老家” 郧阳的文明名片。当说到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连用三个“了不起”盛赞发现时,她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:“这是家乡写给人类文明的一封情书,我要让更多人听见郧阳的‘远古声音’。”
这份对家乡历史的深刻认同,让她在省级舞台上荣获 “红领巾读档人”省级三类作品。回到学校后,她主动担任“校园历史讲解员”,在课间向同学复刻头骨化石的特征,用黏土捏制模型演示古人类演化,让课本上的知识“活”了起来。
以声为桥 做守井精神的 “传音筒”
作为土生土长的水源区少年,周悦更懂得 “一泓清水” 背后的奉献与坚守。在“红领巾讲解员”活动中,她讲述南水北调移民故事时几度哽咽:感动中国人物赵久富瞒母外迁,老人步行5公里送别的场景;清漂队队长肖安山在50℃江面 “上晒下蒸”,8年清理千吨垃圾的坚守…… 这些故事经她的演绎,让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移民精神与“忠诚护水”的守井人精神如汉水浸润土地般在群众心间生根发芽。她斩获2024年郧阳区“红领巾讲解员”大赛一等奖,靠的不仅是流畅的表达,更是对家乡热土的深沉热爱。
生活中,她将对家乡的热爱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:化身 “护水小卫士”,每周跟着学校“护水小分队”沿河道巡查,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,发现垃圾便俯身捡拾,用脚步丈量责任;在教室后排的黑板报前,她握着粉笔化身“节水设计师”,带着同学们用彩色粉笔勾勒出蜿蜒的汉江水系图,在“护水小课堂”板块写下“淘米水浇花,洗衣水拖地”、“拧紧的是水龙头,打开的是守护心”的小贴士,或许是某次洗碗时自觉关小的水流,或许是看见垃圾时的主动拾起,环保的种子早已随着她的笔尖与脚步,在少年们心底悄然扎根,渐渐长成守护绿水青山的信念之苗。
品学兼修 做全面发展的“多面手”
课堂上,周悦是思维敏捷的“小学霸”,各科成绩稳居年级前列,作为班长,她创新推行“小组轮岗管理制”,让每位同学都参与班级事务。2024年,她更以全优表现获评校级“三好学生”,成为老师口中“眼里有光、手里有活、脚下有路”的典范。在家里,周悦也是父母的小帮手,洗菜、做饭等,周悦样样都会,还能做几道拿手的家常菜。
从人类起源的化石堆到碧波荡漾的汉江边,周悦的成长轨迹串联起郧阳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她以“读档人”的身份叩问历史,用“讲解员”的声音传递精神,凭“守井人” 的行动守护家园。在这片孕育过远古人类、奉献过移民大爱、流淌着清澈汉水的土地上,她如一株扎根沃土的幼苗,正以 “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”为养分,以“护水护绿、担当奉献” 为雨露,向着“可担大任”的参天大树奋力生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