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2025-02-05
秦光贵,男,1960年12月出生,郧阳区南化塘镇观沟村村民。他是中共党员、退伍老兵、退休干部,他把群众急难愁盼记在心间,39年翻山越岭为群众理发分文不取,解决偏远山村里乡亲们的“头”等大事,其事迹先后被新华社、《湖北日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,被湖北省文明办评为2024年第四季度“湖北好人”。
心系村民,重拾旧艺从“头”来
秦光贵少年时学得理发技艺,在部队担任理发员。1985年退伍返乡后成为观沟村的一名普通电工。
观沟村是南化塘镇地理位置最偏远的山村,离县城有百余里山路,离镇上也有四十多里。出门理发这种看似平常的小事,对村里的老人们来说却是件难事。曾经村里没有理发室,通村客车一天一趟,老人们理发需要早上坐车到镇上,下午才能回来,理发费用加上车费,至少20元。这对生活困难的村民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,而对腿脚不便者,理发简直是奢望。
当发现乡亲们还在为理发这种小事发愁时,秦光贵内心大为触动:“共产党员如果不为人民做事,还算什么共产党员?”于是,自1985年返乡起,他就在自家堂屋门前摆起凳子无偿为老人们理发。
身患腿疾,不计得失乐于助人
山区交通不便,观沟村山高路险,村民的房屋散落在沟岔中,附近的村民可以到秦光贵家里理发,住得比较远的和腿脚不便的村民需要理发,秦光贵会上门服务,最远的要走十几里山路。
需要理发的老乡多,最开始秦光贵做了一张时间表,上面详细记录着人名、住址、理发时间等等。“每人理发时间不一样,想要的发型也不一样,我都记到这个表上。估摸到了日子,我就带上剪子和推子,给大家上门服务。”秦光贵说。观沟村五组的董安详因病常年卧床,妻子需要贴身照顾他,不能离家太远,每隔一段时间秦光贵会准时上门为夫妻俩理发。就这样,时间久了,为村民理发的时间表早已记在秦光贵心里了。
2008年,秦光贵被群众推选为观沟村村主任,事情逐渐多起来,但为群众义务理发却从未放下。村民们说“哪怕你收个三五块钱,我们都没有意见的”。秦光贵却说,“老百姓的每一分钱得来都不容易,我是党员,又是干部,也会理发,能让我发挥作用我很高兴,怎么能收钱呢”。2010年,秦光贵摔了一跤,伤了腿和腰,但他依然坚持按时上门为村民服务,让大家十分感动。
长时间在山间跋涉、弯腰理发,秦光贵的腿疾和腰痛愈发严重,有时腿疼起来寸步难行。2014年,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代步,腿疼得以缓解,给群众理发也更省时间了。
初心不改,崇德向善暖人心
2018年,秦光贵的老伴患上偏瘫,生活起居都需要他照顾。子女们建议老两口搬到郧阳城区住,那里医疗条件好一些,母亲在城里生活也方便一些。但秦光贵放不下手中的理发剪子,更舍不得村里的乡亲们。他说,“我一走,村里就没人会理发了。”
2021年退休后,秦光贵向村委会提出申请,在村部腾出一间小屋,成立义务理发室,每个月2号、12号、22号定期为村民集中理发。
观沟村的张大姐提起秦光贵就赞不绝口:“村上的老人都是他剪的头发,他给我也剪了十几年了。我们都很感激他,给钱他也不要,有时候我们忙得去不了,他都上门给我们剪头发。”
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。秦光贵就是这样,做了一辈子好事。从当年的红颜少年到如今的白发老人,为群众服务了39年,义务理发2.8万余次,总行程超过7万公里,实实在在将理发这件“小事”做成了坚守一生的“大事”。